最近下載了一個養殖物的APP,餵植物喝水。這其實是一個提醒自己喝水的APP,每當自己喝了多少水,就給植物喝一樣多的水。結果… 我朋友的植物一直頭好壯壯蓬勃生長,我的植物三天兩頭就給我快死掉… 已經死了好幾次…
好啦,我知道我常常水喝不夠多,身邊也有不少朋友有這樣的狀況,於是我就在想,如果這個APP裡面的植物就是我,那豈不是表示我一直處在三天兩頭就快死掉的狀態嗎!實在太可怕了…
剛好又看到YouTube上面這支TED影片,這影片實在太好了,就不負責任來幫大家翻譯一下,以下開始~
這世界上到處都是水,從大自然的泥土中,到我們的細胞裡,都是。因為地點、身高體重、年齡、性別的不同,人體組成約有55%到60%都是水。剛出生的嬰兒,大約有75%都是水,跟魚差不多。到一歲的時候,差不多就只剩65%是水。所以水對於人體到底有什麼功能呢?喝多少水才算健康呢?
水在我們的身體裡面,可以幫助關節之間的緩衝跟潤滑、調節身體溫度、支持腦跟脊椎的運作。水分不是只有在我們的血液中,各種器官中也有非常多的水分。舉例而言,腦跟心臟大約有四分之三是水分,差不多跟一根香蕉一樣多。 肺的水分跟蘋果裡的水分差不多,大約有83%是水分。即使是看起來很乾的骨頭,都有31%是水分。
既然人體有這麼多水分,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喝這麼多水呢?
我們每天經由汗、尿液、腸胃蠕動,就會流失兩到三公升的水分,甚至連呼吸都會消耗水分(當然,呼出來的氣裡面有水氣嘛)。這些是我們人體維持生存的功能,所以我們必須要補充這些功能運作時,所消耗的水分,以維持體內水分的平衡,不至於缺水或脫水。過多的水分對身體也不好,所以平衡很重要,過多或過少的水分,都會影響我們身體的健康。
身體缺水會怎樣?
當身體缺水的時候,腦部的下視丘(hypothalamus)會發送出抑制尿液的指令,當這個指令傳送到腎臟的時候,就會產生水通道蛋白(aquaporins),命令血液留住更多水分,造成尿液變得比較濃、顏色也比較深。
身體一直缺水的時候,體力會比較差、心情會比較不好、皮膚會比較乾,血壓也會偏低,甚至連認知反應都會受到影響。當身體缺水,我們的腦也缺水的時候,同樣的事情,我們的腦必須花更多的力氣才能處理,甚至會造成腦部暫時的收縮變小(天啊也太可怕我好怕變笨)。

到底要喝多少水?
以每天生活而言,保持身體水分的平衡並不困難。傳統的觀念,是正常人一天大約要喝八杯的水。但現在一般來說的共識是,我們需要喝多少水,跟我們的體重還有所處的環境有關,男生一天大約在2.5公升到3.7公升之間,女生一天約在2公升到2.7公升之間。喝多喝少決定的因素,包括我們的健康狀況、活動量、年齡、溫度。
雖然喝水是補充身體水分最好的方式,其他的飲料像是咖啡、茶,也可以幫我們身體補充水分。食物裡面的水分,大概佔了我們每天吸收的水分的五分之一。青菜水果,像是草莓、小黃瓜、花椰菜,有90%是水分,不但可以幫助我們補充水分,也富含身體需要的營養素跟纖維。
正確且適度的喝水,長期對健康而言相當重要,研究顯示,正確的補充水分,可以降低中風發生的機率、管控糖尿病、甚至降低某些癌症發生的機率。不論如何,正確適當的攝取水分,會大大影響你每天的感受、腦袋的思考、還有身體運作的狀況。
以上就是不負責任翻譯啦,如果你覺得對大家的健康有幫助的話,也記得分享給身邊的朋友。